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参考  政策文件

喜迎十八大 教育改革发展专论之一

作者: 访问量:8发布时间:2012-11-07

教育优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教育优先发展不仅是教育领域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而且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问题。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新。  

    教育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新。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和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的唯一主体和主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关键靠人的发展。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与变革,主要靠拥有科学技术与改造自然能力的人。只有通过教育的发展,才能培育出具有先进生产力的人,才能培育出具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基础发展主要依靠教育。教育要按照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设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选择、净化和改造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提升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增强人的体质健康,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建设、思想文化创新等促进整体社会文明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说到底,就是优先培育出代表具有先进生产力的人,进而优先培育出代表具有先进文化的人,只有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教育优先发展不仅是教育领域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而且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问题。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的必然选择。  

    什么是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和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当今世界,随着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依靠传统的、简单的投资方式、消费方式、金融方式和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水平提高的方式已经不再领先,不再是现代化的方式。面对更加激烈、尖锐、新颖的挑战,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先行开发,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技术水平,为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结构新的调整、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新的转变,才是真正的中国需要的现代化。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培养人才、优先提高国民素质。因此,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必须把全局工作中心转移到重视人的发展、人才能动性的最大发挥、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作用的最大发扬以及全民积极性的最大提升上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优先地位和作用不是人为的外部要求,而是内在规律的客观反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什么是教育科学发展、如何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用的认识也日益深化。但由于错误认识的长期影响,对教育优先发展还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从教育内部认识教育优先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主动、更自觉、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  

    教育发展具有超前性。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其价值往往通过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为经济建设服务来实现。这就决定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要着力制定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预见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教育如果没有优先发展的超前安排,不提前做好人才培养准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就很难满足,从而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速度。  

    教育发展具有引导性。教育是一项引导社会的事业。首先,教育要引导社会建立主流的信仰目标、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而目前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先做好。其次,教育要引导社会建立健康的发展道路、体制制度、生产方式。虽然教育发展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但是不发展教育是所有的社会问题最终都不能彻底解决的。教育的优先发展无疑是解决社会问题最为重大的选择和最为有效的手段。  

    教育发展具有储备性。教育是一项储备国力的事业。教育要为社会进行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既要应对社会正常发展的需要,也要应对社会特殊发展的需要;既要应对社会正常时期的需要,也要应对社会特殊时期的需要;既要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人民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人的特定目的的需要,还要满足人的自由发展的需要。教育为国家和人的发展提供充足储备和发展选择,是世界先进国家所走的教育发展道路和成功发展模式。  

    教育发展具有全民性。教育是一项服务全民的事业,同时还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更加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于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关注的涉及他们自己和家庭未来的事业,需要国家将教育放到更为显著的政策位置,给予更大的决策力度,促进其优先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着眼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确定了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党的十二大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强调“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五大再一次强调这一指导方针。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育优先发展高度重视,把优先发展教育列为改善民生六大任务之首,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七大以来,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日益得到加强,我们党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强国必先强教”的科学论断,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教育法律、规划和政策。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是否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得到有效实施。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党政群20个单位和部门参加,各省(区、市)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本地区的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各地积极贯彻落实。预计今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到2.2万亿元,4%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二是各部门、各单位合力推进。在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的统筹下,构建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部门协调、分解落实和督促检查的长效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保障的政策措施,通过部与部、部与省合作,共建了11个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29所地方高校、63所直属高校。三是全社会关心支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对话,行业企业积极支持人才培养,通过重大政策出台前的研究讨论,人民群众踊跃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教育,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短板”状况大为改善。义务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2011年全部实现“两基”,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志性成果。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经验,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关键抉择。我们要切实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不断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地址:南京市御道街29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楼7楼东|电话:025-84892448|传真:025-84896990

©20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