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参考  政策文件

喜迎十八大 教育改革发展专论之三

作者: 访问量:6发布时间:2012-11-07

改革创新是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是坚持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改革创新已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抉择。  

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13亿人口的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提前实现了2015年“联合国千年目标”,全民教育发展指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监测的130个国家中排在前1/3。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核心指标是大中小学入学率和成人识字率)”中,中国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教育发展不仅为本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也为全球扫盲和减贫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我国教育改革创新深深融入3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之中,为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我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强大动力。  

    吹响教育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军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吹响了教育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军号角。  

当时,教育系统经过拨乱反正呈现一片生机,但教育体制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问题,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此,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任务。中央将专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决定”。此后,党中央把教育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邓小平同志多次对教育体制改革构想和重大方针政策问题提出了重要意见,他重申“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教育体制改革最为关键的思路,就是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一起部署推进。  

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主题是教育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在会上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我看是个好文件。现在,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心指导下,党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出台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包括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把发展基础教育责任交给地方;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更好地结合,改革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多种渠道解决教育经费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坚持将教育改革纳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拉开了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宏大序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谋划教育改革发展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谋划教育改革和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指出:“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们必须立足于这个实际,深化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按照纲要的要求,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财政经费体制、学校人事和后勤制度等改革,到世纪之交都要取得明显进展,许多方面要有重大突破。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实施素质教育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针对完善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农科教结合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进一步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共识。  

江泽民同志反复向全党全社会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刻提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他还在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庆典上系统论述了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这反映了跨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为把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带入21世纪指明了方向。

世纪之交教育改革发展的显著成就,为我国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教育事业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了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局面,推动教育事业迈出了科学发展的新步伐。  

面对21世纪初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启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不断阐明新世纪新阶段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改革,以及课程教材、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教育制度创新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铸造了中国教育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成为教育改革创新一个重要范例。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政府保障范围,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发放免费教科书的学生覆盖面步入世界前列,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作出全面阐释,强调“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必须以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要坚持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按照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这就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教育改革创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定下了基调。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确定“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围绕着教育改革创新,从优化教育结构、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鼓励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等方面进行部署,重点就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对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根据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201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第四次也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的动员令。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在2011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重申了“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胡锦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我国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将坚持教育改革创新的宏观思考提升到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战略意图。

    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教育重大政策、改革措施及主要成效,我们愈加深切地感到,教育改革创新已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抉择,全方位辐射到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在基础教育领域,义务教育体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逐步建立。在促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多样化和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方面,一些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等改革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深入展开,许多学校尝试改变单纯灌输式教育模式,涌现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鼓励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大量新鲜经验。在职业教育领域,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呈现蓬勃生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稳居同级教育“半壁江山”。在高等教育领域,以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为重点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迈开新的步伐,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质量评价制度创新,在不同类型高校收到新成效。在继续教育领域,依托信息技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开放大学建设揭开新的一章,部分地区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区取得明显实效。  

宏观教育改革创新更是进展显著。2010年国务院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改革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统筹协调作用,国家还设置教育咨询委员会,对重大教育改革问题进行调研、论证、评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425个项目全面启动,带动各地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前行,基层和群众参与改革的首创精神得到进一步激发。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目标的政策密集出台,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覆盖所有教育阶段学生;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正在形成,显现出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教育对外开放沿着多层次、宽领域方向拓展,我国教育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渐提高。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是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瞻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新的部署下,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必将谱写出更加气势恢宏的篇章,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定会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学龄人口和社会各界群众。  

 

地址:南京市御道街29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楼7楼东|电话:025-84892448|传真:025-84896990

©20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